Each Chen

Each Chen

世界上大部分事,都沒有太大意義。

真理與熱愛除外。

Articles25
Tags24
Categories6

Archive

那一天,我們差點被困在山上

那一天,我們差點被困在山上

上個星期跟了團去了惠蓀林場郊遊,四天三夜的活動,事前看行程規劃還挺不錯的,在山上吃吃喝喝還能看風景,午餐時間有兩小時,比起那些 coding 、上課一整天接著熬夜的資工營,真夠愜意了。

行程表

課程分兩班,實際上我這一次的課表是下面這樣:

日期 上午 下午 晚上
7/29 出發 植物景觀與造林 夜間昆蟲誘捕與攝影
7/30 資源利用與造紙 野外食用植物探索 分組討論
7/31 惠蓀咖啡體驗 ❌林場生態與登峰 ❌不神秘的天文學
8/1 回家

Day 1

第一天早上我們真的是花了一個早上到惠蓀林場,到了就差不多可以吃飯了。進了林場的收費站(同時也是一般遊客烤肉的地方)後我們還開了好長一段路才到我們這四天主要活動的地方,下車以後我們擺供桌祭天,這種深山裡面,面對大自然的力量還是不要鐵齒,儘管我覺得不存在全能的上帝,但不能證明沒有調皮的山中小精靈,助教要拿香拜拜但找不到打火機,現場你看看我,剛下車氣氛尷尬極了,好在最後有找到。

很神奇的是我們有快 100 個人分兩班 7 個組,總共只有五個助教,他們好像人手不太夠,還有分組的用途只有抬便當,和我同組的組員很多我我完全沒印象,這是我覺得這四天最迷惑的兩件事。

植物景觀與造林

第一堂課是種樹,這我熟,流程基本和4 月在老家種數的經驗差不多,只不過變成人工挖洞。

這次種了一棵落羽松,是很喜歡水氣的植物,樹根會冒出地面,很可愛。

我們到人工林自己找空間入土,原本那裡有一些樹,老師說是壽命差不多了要準備汰換下來,但要先把落雨松種活再砍,不然人工林會有好一段時間沒有大樹,把林場砍的光禿禿的只剩小樹苗看上去也不太好。

之前在種的時候都是憑著感覺把樹放進土裡面,實際操作也是看著 YouTube 操作,根本不清楚背後的原理。實際到人造林之前老師有提出該注意事項和理論,經過老師一講我才知道過去忽略了很多讓數木存活率更高的小動作。我從來不知道填土有專用的泥炭土、樹洞底部墊石頭可以預防新栽種的樹苗澆水後下陷,讓韌皮部吸到太多水分。

後來我問了老師林場都怎麼除草,草的問題讓我也很頭痛,老師不建議我用除草劑,用除草機,再過一陣子可能會添購一台。

夜間昆蟲誘捕與攝影

儘管這堂課因為下雨在室內,但我覺得這是這幾天被雨天影響最小的戶外課程了,老師把雨備也準備得很精彩。

一開始老師告訴我們登山要避免的穿著和遇到有攻擊性的昆蟲要如何應對。

  • 遇到蜂->不要亂動,不要攻擊,離開他們
  • 要戴帽沿超過肩膀的帽子蟲子才不會掉到身上
  • 白天衣服的顏色不要穿紅、黃(花朵的顏色)、黑(吸熱造成局部高溫,會吸引蚊子);晚上不要穿白色(夜晚會吸引有趨光性的蟲)去野外
  • 不要摸有毛的蟲子,通常有毒
  • 蜜蜂蜇到要服用抗過敏藥,並且用指甲把倒刺順著插入方向用指甲推開。
  • 恙蟲叮咬初期像感冒,還會有焦疤,不能當感冒醫

後來老師從罐子拿出了他珍藏的昆蟲,教我們怎麼摸、拍照。在前面摸昆蟲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獨角仙會叫,另我十分震驚。我看到好多好專業的同學拿了單眼相機就是一頓拍,這相機配置也是很有門道,有人自己 DIY 了補光燈、疊了很多鏡片堆高放大倍率,拿著手機和數位相機的我一看就是外行的。我不懂攝影,問了老師很多笨問題,才知道手機比單眼有著無法彌補的硬體差距,手機的放大倍率其是軟體放大,實際上像素點並不會比較清楚。老師有提到開始入坑攝影的幾個階段,要領就是入門不要買全新頂配,可以慢慢買上去,有興趣再繼續添購器材,高階設備的可調參數攝影小白根本不會玩。

Day 2

食物

這幾天午餐晚餐都是四菜一肉便當;早餐是 buffet,可以自己夾菜,旁邊還有饅頭、豆漿稀飯沒有入鏡。這天中午除了其他同學多夾給我的菜還有 Maverick 摘回來的肉桂,吃起來很上頭。

午餐

早餐

造紙術

前面老師介紹台灣林務局平常的工作內容,以及森林系的同學畢業後都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在理工學院久了好像世界就只剩電腦,都忘了外面還有這些有趣的人、科系和工作。

林務局和原住民合作取締山賊、維持生態平衡,現在還會和企業接洽讓他們認養土地,獲得碳權,和我想像中林務局的職務範圍非常不一樣,一直都覺得這裡是沒什麼人願意來的公家機關。而森林系對我來說更是一個神秘未知的科系,平常很難注意到他們在研究的領域和我天天接觸的各種工業製品,甚至是維他命C等藥物都可以從這些樹木、紙張萃取。

課程後半就是做紙,造紙其實就是把已經搗碎的纖維用網子從水裡撈起來烘乾,一張簡單的紙就誕生了!接下來就是材質和烘乾方式的工法造成表面紋路的差異,這就是那些紙工廠在研究的,老師有提到森林系有些人會到造紙廠工作,算是解答了我對森林科系的部分疑問,對他們的職業路徑大概有個底了,以前真的不曉得森林系的人都在幹嘛。都說森林系是種紅黑樹、二元樹的專家(沒,資工才是真正的森林系。

野外食用植物探索

這堂課我們的運氣很好,才上課後沒多久外面雨就停了,有機會跟著老師到附近看植物。剛到林場都沒有留心觀察路邊的植物,覺得盡是些野花野草,沒什麼特殊功能,經過老師的講解才知道他們得到此學名、俗名的典故,甚至是衍伸出的文學作品。有汁液似琥珀的松香 Liquidambar、像鹿角的鹿角蕨、像睪丸的蘭科(orchid)都是因為他們的外觀而得名,也有因為文學小說出名的山茶花,這背後典故一個比一個還要有趣。

我們在這堂課狂啃肉桂和甜菊,甜菊我第一次吃過,兩種植物都很好吃,以前從不知道他們可以直接食用,推一個野外優質零食。

第二天晚上睡覺前,我聽到外面有轟隆隆的聲音,原本以為是有人在半夜放煙火,後來想想外面在下大雨哪有煙火這麼厲害,這種天氣還能順利升空的,肯定是別的東西。
我一開始猜是連日暴雨有地方坍方,後來我的手機開始跳出國家警報驗證了我的假設,附近的山坡土石流了,不怕是假的,不過我已經很睏了,就繼續躺著裝沒事。

隔天和別人聊到這件事才知道那只是單純的打雷,土石流不是這種聲音,具體究竟是哪種聲音我也沒聽過,不過營隊裡面其他人感覺每個都是野外求生專家,有會到山裡面野外求生的、家裡大規模畜牧的,再不濟也是三類科系對這些實體寶可夢多少有點了解,把他們丟到都市外的地方感覺存活率都比我還要高好多倍。他們要是說晚上這聲音是其他野生動物發出來的我也接受w。

土石流是真的有發生,國家警報一直持續到禮拜四都還有,想想也真是可怕。不過我們待的建築物聽助教說就是這一帶的避難所了,算是很安全的地方。

國家警報

Day 3

咖啡體驗

老師帶著我們操作泡咖啡的濾紙和漏斗做手沖咖啡。才知道原來泡咖啡其實就是把咖啡的種子磨成粉末狀,過水把味道帶出來,我是個無知的人。

在喝過幾杯原味的咖啡之後,我們這桌合資買了冰淇淋加進咖啡裡面,組合出不同的味道,我覺得這樣搭配味道很不錯。仿間有傳聞喝咖啡可以提神,不知怎麼的我好像沒有確實的感受到提神的感覺,不曉得是吃太多造成反效果,抑或是我的身體對於咖啡的接受度不高,之後我的頭有點沈重,反而很想睡覺休息,傍晚的時候甚至很想吐。

自由活動

嗯,雨太大,登山是去不了了,上山的路聽說雨太大封閉了所以登山和天文課的老師都沒來。下午我們在玩桌遊,玩了阿瓦隆和拉密(Rummikub),阿瓦隆我玩不太會,感覺就是狼人殺那一個體系的規則,只要從這輪出任務的人、反對人數去推理誰是好人壞人投票,這種要講太多話的遊戲不適合我,一直抽到壞人,每一輪還要講點什麼似是而非話讓我覺得很累;拉密就比較好玩,數字牌,要用手上的牌湊成同色連號或同號互斥色放到場上,我最高紀錄是兩圈就脫手,不過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在硬湊,然後就會忘了原本場上的排形擺不回來,後面輪到我都要計時+拍照,我對不起和我一起玩的朋友>_<。

之後我們開始玩 Flipper ,因為我累了拿出 2048 出來玩,接著旁邊的人就開始問(對不起我好像沒問你的名字)我 Flipper 可以幹嘛,如果你很好奇,去看這篇,然後我們就開始畫 ASCII Art 用 bad USB 操控前教室前面的電腦,可惜後來時間不夠,活動又提早結束沒辦法在閉幕突然來個驚喜,不過我回家之後有跑起來,放在這裡留個念。希望你有回來看我的 blog 。

待轉換的筆跡

這張圖的創作理念是作者在惠蓀林場看到了很多猴子,所以想畫隻猴子,鵝是我要求追加的 XD。

bad usb

為了確保禮拜五大家不要因為山路問題耽誤火車、高鐵班次,晚上公布了營隊要提早結束回程(反正也沒什麼事可以做了),四天營隊體感上只有兩天半,哈。至於有沒有要退費(我們少吃了一餐是無用置疑的),最終都沒有個說法。

Day 4

一早[1]趁著天氣好,跟著 Maverick 還有小周去爬山,有認識他們兩個一起在林場探險就值了。

我們走過小溪、走過只有香蕉告示排的蕉道、玩了鞦韆、手拉車、在草地鬼叫、聊天散步,走到青蛙石步道的路上還遇到野生的藍腹鷴!這是絕對是這幾天最好玩的山間行程。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Each 沒有說過,這是王羲之說的

清流激湍

藍腹鷴

下山的路上很幸運沒有遇到封路,前一天晚上說的嚴重,實際上比預想要好很多,鬆了一口氣。這個活動如果不下雨肯定會非常好玩,只是天氣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事前要不要延期也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我住台中沒什麼感覺,有不少人是特地從外縣市趕過來的,甚至還提前一天就到台中住宿,時間一改又肯定又會有人不行。

課程體驗非常兩極,有的課程雨備做的一點都不像雨備,但也有些課就什麼都沒有,宣布停課。下雨不是任何人的錯,可在這種深山裡面不能出去外讓我自己想辦法在室內打發時間我還是覺得很無聊,抱持著備而不用的心情我還是帶了鍵盤和平板[2],雖然我會刻意避免打開 a-shell,不過我偶爾還是會忍不住拿平板出來連 ssh 回家 coding 或是看看文檔,然後覺得平板切換視窗、連接 flipper 好麻煩最後只能看 man page ,改無關痛癢的終端機顏色。我一點都不想上山做這些事啊,付了 5000 多台幣結果行程和在家差不多也沒意思。看著其他在滑 Instergram reels 的人,我覺得這活動本不應該是這樣。如果忘記第三天和第四天不愉快的體驗其實活動很成功,也就是說撇除缺點不談,這活動就沒有缺點了<。


這篇 blog 礙於瀏覽體驗還有你的流量考量,圖片都有做一定程度的壓縮,絕對不會讓你下載 2.9 MB 的沒用圖片浪費流量。假使你想要當天拍照的原圖,我有開一個線上相簿。裡面的圖片都以創用 CC 公眾領域貢獻公開,你可以自由下載使用。如果你當天正好也在場,歡迎你一起上傳你的照片,不過圖片同樣要以創用 CC 公眾領域貢獻公開。


  1. 一早是真的很早,我們 7 點 40 得吃完早餐集合上車,大概清晨 5 點就起床爬山了 ↩︎

  2. 鍵盤還有一個派上用場的時機是我們每個課程都要用 Google 表單填寫 200 字心得,我帶鍵盤和平板是正確的選擇。最後停掉的兩堂課也要寫心得,嗯…十分官僚,這就是我們要的 KPI。 ↩︎

Author:Each Chen
Link:https://www.iach.cc/huisun/
版權聲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2.0 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