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ch526
Articles19
Tags19
Categories6

Archive

開學前

開學前

終於快開學了,已經放假放到有點怕了,終於讓我等到我的學校 email 可以拿回學生福利。陸續收到學校合作廠商寄來的文宣和學校通知單,這段時間還在學校新生群看到很多有意思的問題和現象,今天來寫點我對這些事情的想法。

3C 周邊

開學季是那些電腦零售商大力清空庫存的大好時機,什麼這部機頂大學四年啦…文書、遊戲、繪圖三合一之類的,反正怎麼講大家怎麼信,開學之前學生會也會寄來一大包這種廠商廣告,主要是賣筆電的,價格可能是真的有比較便宜啦,但是只看 DM 你不會知道這個型號推出多久,當初原價多少(推出太久就不值那個錢,筆電保值性很低),不會知道細部規格配置,你開學前甚至不會知道你的同學都用什麼樣的機型,到底怎樣算「夠用」。

最常見的情況是你買了筆電之後嫌他重就不會把他帶去上課了(可能上課也用不到),最後不如你的手機或平板,我看了一下上面筆電的價格,如果拿去買桌機可以買到完全不同檔次的東西。重點是要搞清楚自己到底有什麼需求,就算是資工系,寫 C++ 絕對不可能要用到 i7 CPU 搭配任何一張顯卡,真的要算什麼複雜的東西你會用實驗室提供的硬體資源,沒有必要自己買。

組裝機就比較吃個人觀念和素養了,對於一般人來說,都不用對各種品牌的參數如數家珍,問你身邊或網路上的電腦高手就好,但你需要有一點基礎概念才有辦法和他們對話,前陣子在小寧子的頻道看到他的介紹,講的還算直觀,推薦給各位。部分觀念同樣適用筆電,會看規格,選到真正符合需求的電腦你可以少花很多錢。

電腦使用疑難雜症

討問版上問平板、電腦硬體規格的真的很多,還有人擔心上了大學之後老師都發電子檔要怎麼開比較好,這些問題對我來說都挺炸裂的,我這幾年一直把這些當作基本常識,但顯然不是這樣,資訊小白好像蠻多的,只是我身邊沒遇過。

需要購買微軟作業系統 & office 365 嗎?

千萬不要,也絕對不需要。學校通常會有正版 kms 授權,長期使用的缺點是你畢業後要用就得自己買,這是養套殺計劃,上了賊船就很難下來了。

一旦習慣了微軟的工具,你的文件可能全都儲存在 OneDrive 上,操作習慣也綁死在 Microsoft 的軟體上。學會的文書技巧在微軟的軟體大改版後就全部作廢,學自由軟體至少概念是通用的,你絕對有辦法挑到一款適合你操作的軟體,就算他以後更新走鐘了,你也可以繼續維持舊版而不會像 Windows 10 一樣在開機盧你要升級或禁止你打開舊版軟體。

以下有幾款開源的軟體你可以試試,通常你可以查看一般微軟 office 的教學來搞懂這些開源辦公軟體的操作,介面差異真的不大:

  • libre office
    • 開源辦公室套裝軟體,word、excel
  • NextCloud
    • 這其實是多人使用的雲端公間,文書軟體是擴充套件,需自架伺服器

自由軟體不是閹割版,是網路上的程式大神們共同維護並開放大家自由使用的軟體,

為什麼學校和公司偏好微軟?

企業與學校偏好使用 Microsoft,往往是因為:

  • 微軟行銷強勢且對個人盜版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 軟體出問題時,有廠商可究責、技術支援完善。對大型機構來說,這是權衡之計。但對於一般個人用戶而言,你並不需要廠商負責你的日常使用問題,微軟也未必會理你。反而使用微軟產品要接受許多限制與預設行為(例如強迫更新、資料收集等、無法自定義的介面)。

Windows 電腦唯一明顯的優勢:遊戲

如果你打算安裝 NVIDIA 顯卡玩 3A 大作,特地保留微軟是個合理的選擇。畢竟多數遊戲仍以 Windows 為主要平台,兼容性與效能最好。只不過還是能用 Linux 玩《魔物獵人》這種原本只支援 Windows 的遊戲就是,只是要額外設定。

如果你用的是桌機,建議可以到二手電腦店多買一顆 SSD,專門安裝 Windows 系統。有這樣的獨立空間後,即使出問題也不會影響主要系統。不過提醒一下:硬碟是二手的話,可用性不一定可靠,你永遠無法確定前任使用者對這顆硬碟做過什麼、還能撐多久。但二手 SSD 就是俗又大碗,反正現在遊戲自己都會雲端備份,硬碟壞了重裝就好。

另外,如果你的電腦支援更快的 M.2 介面,也可以根據使用需求自行權衡要把 Windows 裝在哪個硬碟上。遊戲載入速度雖然與硬碟有關,但系統的穩定性與可維護性往往更值得優先考量。

偷偷講,如果你的學校剛好沒有微軟大規模授權或是你離校無法使用,可以使用這個開源的啟動腳本,到目前 2025/7 仍有效!

GitHub 教育方案

這個有必要特別提出來講一下,曾經失去才了解到他的寶貴,雖然這背後其實也是養套殺計劃,但用免費的機會還是很適合來探索付費軟體打開新世界大門,在那之後就是尋著這個這些好用軟體找到替代方案(或繼續乖乖繳錢),總比以後花了錢還不喜歡要好。要做好好不可能永久依賴他的心理準備再開始用,反正有些服務也只有在學生時代做某些專案才會用到,我對這個不太抗拒。

我主要是享受 GitHub Pro[1]、Copilot 還有教學軟體的使用權限,絕對不要使用上面提供的雲端密碼管理,你不會想要在不久後的未來再匯出,很蠢,密碼管理器我用開源的 keepassxc 搭配 syncThing。同時我還推薦 Workiong Copy 這個給手機、平板的編輯器,還算堪用,可以在行動裝置修改文件直接推上 GitHub 。[2]

怎麼開 PDF?

我是真的有聽過別人問這個問題,有人在討論上了大學之後教授都給 PDF 電子檔不用實體課本呀,就有人問說如果沒有 Word PDF 是不是就打不開。Word 只是會把 PDF 轉檔成可編輯的模式,不是給你看 PDF 的,PDF 的出現是為了讓不同的裝置看一樣的文件都不會跑版。

電腦

用 PDF 閱讀器,但絕對不是 Adobe Reader ,你可以在電腦下載這些軟體

如果你的電腦點開 PDF 檔案預設是 Word ,你可以滑鼠右鍵內容把預設開啟方式換成其他軟體。

手機/平板

作業系統通常會內建閱讀器,他們用起來就很不錯了,我平常沒有花太多時間看手機,沒有動力去增加這方面的使用體驗。如果你有這個需求,可以試試剛剛說過的KOReader,他還支援手持移動裝置。


PDF Reader 去 GitHub 隨便搜隨便有,有輕量便攜可以放在隨身碟的也有主打功能性讓你用其來很舒服的軟體,全看個人需求。

轉檔 PDF

這在繳交註冊文件我就有用到,把照片轉檔成 PDF 是很常見的操作,我都用 ImageMagick 打命令轉換,幾秒鐘就好了,不需要奇奇怪怪的線上轉換工具,我才不敢把駕照、身分證這種東西傳到上面呢…

ImageMagick使用起來也很簡單,參數放輸入輸出檔案就好。

1
convert input.jpg output.pdf

這些指令腦袋空間不夠也不用特別記憶,你可以加裝 tldr 這個命令,在終端機打:

1
tldr magick convert

就可以看到常用的操作範例,當然細節還得靠 man 和線上文檔,我也不曾把文檔真的啃完,都是用到再查,趕時間就問 GPT。ImageMagick 除了轉檔還能幫圖縮放、調對比度之類的,非常好用。

銀行戶頭

方便提款用的選擇

有個戶頭出門會比較好打點,當然大家可能以前就有開好戶頭,不特意辦新的應該也無所謂。郵局應該是最泛用的選擇,你小時候可能就有辦了,但還是要配合學校、宿舍周邊 ATM 還有服務處分布的情況,跨行提款要收手續費,長期下來對口袋不好。在台灣如果單純提款、存款用的話,開這幾家銀行的戶頭會比較方便:

  • 郵局(到處都有)
  • 中國信託( 7-11 便利商店)
  • 台灣銀行
  • 玉山(全家便利商店)

我辦了中國信託和郵局,以前在虎尾唸書的時候用他們的 ATM 領錢是最方便的,去年我還辦了台灣銀行,這家 ATM 沒那麼多,但是其他金融周邊服務都很方便。像是台灣銀行數位帳戶有一個月有 99 次免費額度,10 萬元以下的存款利息計算方式是年利率 2%,算是很多了,讓帳戶維持在 9 萬多塊每個月 21 號可以拿到 150~200 塊左右的利息。

數位和實體可以一併開,我的錢都放台銀,要領錢再從手機操作數位帳戶轉到附近 ATM 可以不用跨行的銀行帳戶馬上領出來,超過 10 萬塊的存款放在台銀實體戶,轉出的順序就會是:台銀實體>台銀數位>其他銀行。非跨行隨便我轉,所以我可以很輕易的讓數位戶頭的存款維持在 10 萬少一點,有少就用實體戶去補錢。

台銀的 App 是我用起來最舒服的,中信的 App 我永遠找不到哪裡可以線上定存,他們很多服務都要臨櫃辦理,只有 7-11 領錢方便,看你離郵局還是 7-11 近自己權衡,台銀十分推薦要開!

其他需求

其他銀行就看個人特殊需求了,等以後工作發薪水要求準備哪個銀行的帳戶或是想玩股票辦交割戶再去開。反正也不能沒有理由一次開太多帳戶,銀行可以拒絕開戶。

股票交割戶的利息很少,常常也很多錢在出入,最好不要拿來當作主要戶頭使用,我的交割戶是新光銀行,家裡旁邊有它的分行就開了新光證券,沒別的原因,好像有另一家比較大的證券商用的是中信帳戶,但我覺得中信拿來領錢就好,我覺得出入他們的分行壓力很大,每次去要等很久又會一直被推銷。

我在註冊的時候學校系統要求要繳交存簿封面,以前的學校從沒有特地為了這個建檔,都是申請獎學金的時候把獎學金連同影本一起送上去,學校有統一建檔確實比較好,我想以後跑學校的申請大概都不用重複印那些存摺影本了。

宿舍

最後順便寫一下根據以前住宿覺得一定要記得準備的事,以前就住過兩年的學校宿舍,雖然我並不覺得比家裡舒服,但考量到通勤時間我一年級打算再來住一下試試。來寫點以前踩過的坑順便提醒我搬宿舍該帶什麼。

我可能會忘記帶但很重要的東西

  • 足夠長的三孔延長線
  • 魔鬼氈束帶
  • 衣架
  • 海綿拖把
  • 掃把+畚箕
  • 抹布
  • 多帶幾條充電線、豆腐頭、轉接頭
  • 工具箱
  • 鉤子
  • 書架
  • 指甲剪
  • 膠帶
  • 剪刀美工刀
  • 空白紙
  • 椅墊

如何拉網路線

通常學校宿舍都會有網路,分配一房一個無線 AP以及一個桌子一個網路線插槽,自己的插槽可能可以私接交換器擴充[3],也可能不行,看機房的政策,網速、ISP 各校都不太一樣在這邊討論這個沒有意義。

我要說的是網路線,以前準備了一捆超長的線,多的就綁起來塞在桌腳下,常常會踩到十分不方便,一定要根據實際宿舍空間挑選適當長度的線,怎麼挑適當長度的線最準呢?就是自己拉啊,準備好水晶頭、壓接鉗、網路線和斜口鉗就可以施工了,對於現代的機器來說,做直通線就好,設備會自己溝通收發的線,兩端的線順序都是白澄、澄、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YouTube 有很多教學,買一捆網路線可以你想要多長就多長。如果你有機會遇到我,可以直接找我幫忙,我有一大捆 cat5e 網路線可以用,之前我家佈線買的還有剩。


  1. GitHb pro 有一些好用的功能像是 GitHub action可以有比較多的運算時間 、更方便的共同開發工作流之類的,但其實不用 pro 對我來說也不至於感到非常不便利,但有了會很開心。 ↩︎

  2. 這主要是拿來更新 blog ,不過我的 blog 大部分的貼文長度也沒有很多貼文適合在行動貼文完成就是了。替代方案是在手機上裝個什麼 shell 或 ssh 再開 vim 或是架 code server,有很多方法,就是要自己權衡上手的時間和泛用性,vim 的學習時間就很高,但到處都能用。 ↩︎

  3. 多數網管大概不會喜歡你這麼幹 ↩︎

Author:iach526
Link:https://www.iach.cc/before-college/
版權聲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2.0 TW